近来,在重庆市潼南区上和镇团山村枳壳栽培基地内,绿莹莹的新鲜枳壳缀满枝头,一派喜人的丰盈现象。近年来,通过开展枳壳特色工业,构建从采收到加工的工业链条,为村庄复兴注入微弱动能。
盛夏时节,万物丰茂。团山村枳壳栽培基地的枳壳树生气勃勃,丰满的果实压弯了枝条,十余名工人正抢抓晴好气候,熟练地采摘、装袋。这些新鲜采摘的枳壳将第一时间运往基地加工厂,通过切开、烘干、挑选、打包等工序后,直接销往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。
据了解,团山村枳壳栽培基地共栽培枳壳3200余亩,估计本年可产鲜果约1200吨,出产制品枳壳300吨、枳实40吨,实现从田间到工厂的无缝联接,极大的提升了产品附加值。
“咱们基地接连五年枳壳制品产值都超越300吨,年产值500多万元,销路一直都很好。”重庆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银富介绍,凭仗安稳的质量和足够的产值,基地的枳壳深受商场喜爱,估计悉数采收作业将在7月底前完结。
当时,潼南区正大力施行“涪江飞跃”方案,加速建造制作强区,着力打造西部绿色原料药基地。上和镇枳壳工业的蓬勃开展,是潼南区中药材工业高水平开展的一个生动缩影。据了解,潼南区中药材栽培培育面积已达8万余亩,年产值4.4万吨,年产值3.9亿元。
